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生物质化学工程》,

当期目录

    2013年, 第47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13-03-30 上一期    下一期
    研究报告
    海藻酸盐/壳聚糖复合微球的制备及其控制释放作用
    钱汝丹;阮玲;李洁;王寒玉;李建法
    2013 (2):  1-5.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13.02.001
    摘要 ( 1058 )   PDF(917KB) ( 1347 )  
    采用喷雾干燥法将活性成分包载到海藻酸钠微凝胶中,再经钙离子和壳聚糖交联得到复合微球。以维生素B2为模型药物探讨了微球的控制释放效果和机理。扫描电镜分析表明海藻酸钠微凝胶经复合交联后形成了团聚体结构。与单一钙离子交联的海藻酸盐微球相比,复合微球对维生素B2释放更慢,半数释放时间(t50)延长约6倍,且交联时间越长、交联剂用量越高,维生素B2释放越慢。当载药量介于16.0%~35.6%时,维生素B2释放时间达24 h以上,释放过程主要受费克扩散控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五倍子加工剩余物虫尸作为饲料其营养物质的初步研究
    张亮亮;汪咏梅;徐曼;吴冬梅;陈笳鸿
    2013 (2):  6-8.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13.02.002
    摘要 ( 784 )   PDF(868KB) ( 1067 )  
    对五倍子加工剩余物虫尸中几种常规营养成分及抗营养成分单宁含量进行了研究,采用常见的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五倍子加工剩余物虫尸营养成分比较合理,粗蛋白质含量为38.0%,粗脂肪含量为28.5%,粗纤维含量为5.1%,氨基酸总量为35.55%,是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优质饲料资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性纤维素酶糖化中性汽爆玉米秸秆工艺优化
    钟健;岳洋;石家骥;孙艳;钞亚鹏;钱世钧
    2013 (2):  9-14.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13.02.003
    摘要 ( 924 )   PDF(932KB) ( 1231 )  
    提出一种在非缓冲系统中水解中性汽爆秸秆的工艺。首先选取具有较好协同降解木质纤维素能力的特异腐质霉(Humicola insolens)所产中性纤维素酶进行工艺优化,确定其水解工艺可以在非缓冲体系中进行。在此基础上,通过添加β-葡萄糖苷酶、木聚糖酶、漆酶和表面活性剂与中性纤维素酶制剂中进行复配后在非缓冲体系中(自然pH值)水解中性汽爆秸秆,并用分批加酶水解提高了复合酶的酶解效率。结果表明,每克中性汽爆秸秆底物中加入10 FPU中性纤维素酶,75 IU β-葡萄糖苷酶,3 000 IU木聚糖酶和体积分数为0.5 % Triton-100,以100 g/L底物浓度水解120 h后,综合水解率为48.4 %。每克底物中复合酶以15+5 FPU,分批加酶水解120 h后综合水解率、纤维素水解率和半纤维素水解率分别为56.0 %、64.9 %和42.5 %。这有助于拓宽木质纤维素糖化工艺研究的思路,为木质纤维素材料高效糖化及后续乙醇发酵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壳聚糖-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接枝共聚物的制备与絮凝性能研究
    朱贝贝;姚春才;许丽;周耀珍
    2013 (2):  15-18.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13.02.004
    摘要 ( 1037 )   PDF(902KB) ( 1070 )  
    以壳聚糖和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为原料,硝酸铈铵为引发剂,Span-20为乳化剂,通过反相乳液聚合技术,合成了壳聚糖-DMC接枝共聚物。通过正交试验考察了反应条件对接枝度的影响,得出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反应时间5 h、引发剂浓度16 mmol/L、壳聚糖与DMC质量比1:6、油水体积比1:1。最佳条件下平均接枝度达到110 %。将得到的壳聚糖接枝共聚物用作絮凝剂处理高岭土悬浮液,结果表明其絮凝性能优于壳聚糖和聚丙烯酰胺(PAM),且在pH值6.0、投加量为2.0 mg/L时絮凝效果最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山楂核制备活性炭工艺的优化
    龚建平;陈超;戴伟娣;张燕萍;邓先伦
    2013 (2):  19-22.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13.02.005
    摘要 ( 948 )   PDF(869KB) ( 1459 )  
    利用废弃的山楂核为原料生产木质颗粒活性炭,并对活性炭生产过程中炭化、活化及精制步骤的工艺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在炭化过程中,采用2 h内缓慢升温至300 ℃,并维持1 h,而后在3 h内升温至600 ℃的炭化方式有利于保证炭化料的得率和强度;活化温度900~950 ℃,活化时间6 h为宜;精制过程中盐酸用量是炭质量的10%为宜。在优化条件下经过炭化和活化制成的活性炭碘值可达1 100 mg/g,亚甲基蓝吸附值可达180 mg/g,强度可达94%,能够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产品通过酸洗和漂洗之后可使铁盐的含量由0.25%降至0.02%,灰分由6%降至2%。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述评论
    木质纤维原料蒸汽爆破-生物联合预处理及其生物脱毒研究进展
    邱盼盼;任天宝;王风芹;谢慧;宋安东
    2013 (2):  23-28.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13.02.006
    摘要 ( 1310 )   PDF(915KB) ( 1530 )  
    在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结构中,木质素是生物质中纤维素与半纤维素进行生物降解的天然抗性屏障,预处理是打破木质纤维素抗性结构这一阻碍生物转化与利用瓶颈的最主要途径。本文分别概述了木质纤维素蒸汽爆破预处理技术与生物预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蒸汽爆破-生物联合预处理的研究进展,分析了蒸汽爆破预处理过程中抑制物产生的机理和主要抑制物的种类,并提出了具有脱毒效果的蒸汽爆破-生物联合预处理技术,以及木质纤维素高效预处理技术研究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质加压液化制备生物油研究进展
    杨中志;蒋剑春;徐俊明;胡亿明
    2013 (2):  29-34.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13.02.007
    摘要 ( 1103 )   PDF(908KB) ( 1328 )  
    回顾了生物质加压液化技术的发展历程,对生物质加压液化的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分别探讨了生物质原料、液化溶剂、催化剂、液化气氛、液化温度、压力及反应时间对液化效果的影响。分析了目前液化生物油提质精炼的研究进展,指出在这方面的研究需进一步加深,为以后的工业化生产积累经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超滤微滤处理制浆黑液技术的研究进展
    张华兰;王占军;周浩
    2013 (2):  35-40.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13.02.008
    摘要 ( 885 )   PDF(896KB) ( 1000 )  
    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制浆黑液的主要处理方法,重点阐述了国内外采用超滤、微滤技术处理制浆黑液的研究进展,详细介绍了无机膜和有机膜在浓缩、预处理制浆黑液方面取得的效果。在制浆黑液的循环利用方面,超滤、微滤技术在投资和运行成本上具有较大优势,但是需要与其它膜过程集成,并进行系统工艺优化,提高整体回收、利用水平才具有工业化前景。最后,本文认为膜技术是经济、高效处理制浆黑液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中国油橄榄发展历程与产业展望
    王成章;陈强;罗建军;白小勇;王艳;孔令喜
    2013 (2):  41-46.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13.02.009
    摘要 ( 1448 )   PDF(902KB) ( 1590 )  
    介绍了我国油橄榄的引种和推广历程,分析了我国油橄榄引种试验、示范推广和产业开发3个阶段,进一步介绍了甘肃陇南油橄榄的发展历程。重点介绍了橄榄油、橄榄果渣和橄榄叶的化学成分及其加工利用现状。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目前油橄榄的现状和需求,提出油橄榄果叶综合利用的发展思路,开发高品质橄榄油、系列化妆品、洗涤用品、油橄榄茶、油橄榄酒、餐用橄榄、橄榄叶抗氧化剂及果渣保水调节剂,全值化利用油橄榄,提高油橄榄利用率,促进我国油橄榄产业的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磁性纳米催化剂制备生物柴油研究进展
    刘振兴;聂小安;米桢;王义刚
    2013 (2):  47-53.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13.02.010
    摘要 ( 1051 )   PDF(919KB) ( 1266 )  
    磁性纳米催化剂是一类具有磁响应特征的催化剂,由于具有较高的催化活性、良好的反应选择性及优良的磁响应性等优点,克服了纳米催化剂活性高但难分离的缺点,是生物柴油制备过程良好的甲酯化反应催化剂,为生物柴油催化剂研究的重要方向。本文综述了磁性纳米催化剂的结构特点、制备方法及其在制备生物柴油过程中的应用,并展望了其应用前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简相坤;刘石彩
    2013 (2):  54-58.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13.02.011
    摘要 ( 974 )   PDF(883KB) ( 1757 )  
    概述了国内外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技术及设备的研究现状。讨论了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的成型机理和影响因素,主要概括了几种成型工艺及设备的优缺点。最后指出我国生物质固体成型燃料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趋势。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