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生物质化学工程》,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生物基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
周永红, 潘政, 张猛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3, 57 (1): 1-12.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3.01.001
摘要310)   HTML12989)    PDF(pc) (5765KB)(282)    收藏

聚氨酯作为一种多功能性高分子材料在众多行业中均有广泛应用。利用绿色可再生资源制备聚氨酯材料对聚氨酯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围绕近十年的相关文献, 本文重点总结了常见的植物油(蓖麻油、大豆油、桐油和棕榈油等)、木质纤维、松香、天然酚(腰果酚和单宁)和糖类等生物质资源合成生物基多元醇和异氰酸酯的基本方法、研究现状及非异氰酸酯的研究进展, 列举这些生物基资源作为原料制备聚氨酯时独特的优点, 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生物基聚氨酯材料未来挑战, 展望了生物基聚氨酯在不同领域的发展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HMF制备FDCA的新型催化工艺研究进展
蔡佳伟, 李亢悔, 蒋涌泉, 吴述平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2, 56 (6): 61-70.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2.06.009
摘要256)   HTML312396)    PDF(pc) (1018KB)(300)    收藏

生物质转化为高附加值化学品是解决目前化石能源枯竭和全球变暖问题的有效途经,5-羟甲基糠醛(HMF)被认为是最重要的平台化合物之一,可通过氧化、加氢和开环等反应制备出许多高附加值有机化合物,其中2,5-呋喃二甲酸(FDCA)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化学品,能够代替目前广泛使用的石油基聚酯单体对苯二甲酸(PTA),用于合成生物可降解聚酯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PEF)。本文系统地综述了通过电化学催化氧化、光催化氧化和生物催化法将HMF制备成FDCA的新型工艺。这些催化工艺不同于传统的热解催化,其不需要高温高压,没有有害溶剂和昂贵的催化剂等,具有高效、绿色和可持续的优点。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电化学催化法需要特殊且稳定的电解质以及对仪器设备有较高的要求;光催化法存在成本较高和能量转化率较低的问题;生物催化法有着制备周期长和反应中间体受抑制的问题。通过分析这些方法取得的成果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为未来FDCA的高效催化转化提供可行的思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玉米秸秆热解特性及动力学分析
赵欢欢, 邢文听, 宋香琳, 李亚科, 张利亚, 王留成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2, 56 (4): 9-14.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2.04.002
摘要243)   HTML1900544143)    PDF(pc) (553KB)(348)    收藏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 利用热重分析法研究其热解的特性及动力学。根据TG和DTG曲线, 研究玉米秸秆的热解特性, 采用Flynn-Wall-Ozawa(FWO)和Kissinger-Akahira-Sunose(KAS)两种等转化率法计算玉米秸秆热解的活化能, 并结合主曲线法和Coats-Redfern(C-R)法探讨了玉米秸秆热解遵循的机理方程。研究结果表明: 玉米秸秆热解过程可分为干燥脱水、过渡、主热解和炭化4个阶段, 随着热解升温速率增大, TG和DTG曲线向高温侧偏移; 利用FWO和KAS法计算得到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181.7和181.5 kJ/mol; 利用主曲线法和C-R法求解出玉米秸秆热解的机理方程遵循Avrami-Erofeev方程, 当α=0.1~0.5时, n=3, f(α)=1/3(1-α)[-ln(1-α)]-2; 当α=0.5~0.7时, n=2, f(α)=1/2(1-α)[-ln(1-α)]-1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水中铅、镉的去除性能及作用机理研究
赵建兵, 朱俊波, 庄长福, 郑志锋, 李双庆, 李雪梅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2, 56 (4): 15-24.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2.04.003
摘要222)   HTML2026636576)    PDF(pc) (2311KB)(300)    收藏

以大宗农业废弃物玉米秸秆为原料, 借助高温焙烧制得了玉米秸秆生物炭, 并通过对水中铅镉的吸附实验, 考察了高热解温度生物炭的重金属脱除性能。结果显示: 800 ℃焙烧所得玉米秸秆生物炭以块状及棒状形态为主, 孔径以微孔居多, 灰分中碱金属及碱土金属占比较大; 在25 ℃、pH值4、960 min、Pb2+、Cd2+初始质量浓度分别为429.24和280.34 mg/L时, 生物炭对Pb2+和Cd2+最大吸附量分别为94.79和24.47 mg/g; 该去除过程满足准二级动力学方程、Freundlich等温线模型, 在铅镉初始质量浓度均为150 mg/L时, 所得平衡吸附容量可达69.0、24.4 mg/g; 热力学分析显示, 该去除过程为吸热熵增过程; 而共存离子吸附实验显示, 铅离子对镉离子存在明显的拮抗作用。高热解温度玉米秸秆生物炭对水中铅镉的去除过程是物理吸附与化学沉淀共同作用的结果。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木质素解聚和液相催化降解研究进展
江昊翰, 李双明, 于三三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2, 56 (4): 67-76.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2.04.009
摘要200)   HTML1602226226)    PDF(pc) (864KB)(333)    收藏

木质纤维生物质作为地球上最丰富的可再生资源, 不仅储量巨大而且在利用过程中具有碳平衡的显著优势, 已逐渐成为最具发展前景的可再生能源之一。木质纤维中的木质素是自然界最大且唯一的可再生芳香族化合物原料, 在生物质燃料转化, 尤其是解聚生产苯系化工产品等领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简述木质素化学结构的基础上, 综述了近年来木质素高温热解聚, 生物酶解聚, 催化热解聚, 光催化解聚和溶剂热解聚等解聚方法, 深入分析了液相催化过程中酸、碱催化体系, 加氢和氧化催化体系的机理及优缺点, 总结了现阶段木质素解聚方法中存在的问题, 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炭材料的研究进展
王天贺, 林琳, 刘静, 张强, 徐文彪, 时君友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2, 56 (6): 71-80.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2.06.010
摘要194)   HTML3153289)    PDF(pc) (2747KB)(253)    收藏

生物质基炭材料具有低成本、来源广泛、导电性良好和电化学稳定性好等优点,通过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炭材料的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本文总结了杂原子引入生物质基炭材料的方法(原位掺杂和扩散掺杂)及其各自的优缺点,简述了杂原子掺杂的种类(氮掺杂、氧掺杂、磷掺杂、硫掺杂、卤素掺杂和多元素共掺杂)及杂原子掺杂对生物质基炭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综述了目前杂原子掺杂炭材料在能源存储、吸附分离、催化氧化等领域的应用状况,并对杂原子掺杂生物质基炭材料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生物质基多孔材料在保温材料中的研究进展
王磊, 闭馨元, 叶飞, 刘益贝, 吴敏, 鲁鹏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2, 56 (4): 58-66.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2.04.008
摘要190)   HTML1313161314)    PDF(pc) (5477KB)(361)    收藏

环保、节能、高效是保温材料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 开发以生物质为原料的保温材料是未来趋势。生物质基多孔材料是指以可再生的生物质为前驱体制备的多孔材料, 其原料来源广, 制备方法多样, 具有孔隙率高、密度小、质量轻等优异特点, 在保温领域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概述了多孔材料的保温机理, 并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对纤维素基、淀粉基、壳聚糖基、植物蛋白基多孔材料的研究, 重点介绍了表面活性剂发泡法、冷冻干燥法、致孔剂法、模具热压法、溶剂交换相分离法等在生物质基多孔材料制备中的应用。分析了生物质多孔材料存在的问题, 并对多孔保温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动态硼酸酯键聚合物的构筑和应用研究进展
郭书畅, 薄采颖, 胡立红, 张猛, 贾普友, 周永红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3, 57 (1): 49-61.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3.01.007
摘要179)   HTML739)    PDF(pc) (5607KB)(245)    收藏

基于动态硼酸酯键构筑的聚合物有一定的自修复能力和对刺激的多重响应性, 能够通过诱导材料内部物理/化学结构的拓扑重组并以此来响应生物信号的变化。本文综述了基于水解/再酯化、二醇硼酸酯之间的酯交换和硼酸酯之间的酯交换3种不同的硼酸酯酯交换机制构筑的多种天然/非天然高分子材料; 通过传统共价键和硼酸酯动态共价键协同作用设计更加稳定的四面体硼酸盐结构来解决硼酸酯基聚合物稳定性较差的策略; 硼酸酯基聚合物在生物医药、传感器和可回收材料等多领域的应用潜力。重点介绍了硼酸酯键与其它动态键协同作用制备理想的聚合物材料, 如水凝胶、有机凝胶、液晶材料和可回收纳米材料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烘焙预处理对玉米秸秆磷酸法活性炭制备及性能影响
徐茹婷, 卢辛成, 孙康, 檀畅, 张燕萍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2, 56 (4): 1-8.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2.04.001
摘要176)   HTML1752629425)    PDF(pc) (700KB)(343)    收藏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 研究烘焙预处理对磷酸法活性炭的制备及性能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烘焙预处理使玉米秸秆碳元素含量和固定碳含量增加而挥发分含量降低, 增加热解焦炭质量, 且烘焙温度影响强于烘焙时间。烘焙处理使玉米秸秆活性炭比表面积先增加后减小, 总孔容和中孔率减小, 而微孔率显著增加。烘焙预处理有助于提高活性炭吸附性能, 当100 g粒径为154~450 μm玉米秸秆颗粒经烘焙预处理, 预处理条件为烘焙温度240 ℃、烘焙时间60 min时, 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含C 51.32%, 固定碳27.64%, 灰分4.72%。采用磷酸活化法将预处理后的玉米秸秆制备成活性炭, 制备条件为浸渍比1∶4(玉米秸秆与55%磷酸溶液的质量比), 浸渍温度140 ℃, 浸渍时间90 min, 活化温度400 ℃, 活化时间60 min, 此条件下制备的玉米秸秆活性炭比表面积达1 317.05 m2/g, 碘吸附值、亚甲基蓝吸附值和焦糖脱色率分别为876 mg/g、210 mg/g和100%。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水介质下金属基催化剂催化糠醛加氢的研究进展
夏海虹, 周铭昊, 陈昌洲, 刘朋, 李静, 蒋剑春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2, 56 (4): 39-48.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2.04.006
摘要174)   HTML1133642388)    PDF(pc) (721KB)(293)    收藏

糠醛是连接生物原料和生物炼制工业的桥梁。糠醛在水介质中的还原性转化是制备各种精细化学品的重要途径, 经多相催化剂催化可以得到大量的下游产品, 如(四氢)糠醇、2-甲基(四氢)呋喃、内酯、乙酰丙酸盐、环戊酮、环戊醇等。催化剂的活性主要取决于金属及载体的性质, 以及温度、时间、溶剂和压力等反应条件。本文针对不同的非贵金属(Cu、Ni和Co)和贵金属(Pd、Ru、Pt和Au)基催化剂对糠醛加氢制备环戊酮和环戊醇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Ru、Pd、Au和Cu基催化剂较其他催化剂有更高的选择性, Cu-Ni双金属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催化活性和选择性, 但稳定性有待提高。对金属表面发生氢化反应的机理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水介质和较弱的路易斯酸性位点在环重排的反应中起关键作用, 同时提出了糠醛在水介质中的加氢反应的未来研究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过氧化氢-乙酸联合预处理对甘蔗渣酶解和发酵的影响
孟繁阳, 李宁, 史正军, 杨海艳, 赵平, 杨静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2, 56 (4): 25-31.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2.04.004
摘要174)   HTML2022719613)    PDF(pc) (2348KB)(293)    收藏

采用过氧化氢-乙酸(HPAC)对甘蔗渣(SCB)进行了联合预处理。以预处理后的甘蔗渣为原料, 先进行酶水解, 然后将水解液进行乙醇发酵, 探讨预处理对甘蔗渣酶解和发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20 g甘蔗渣, 加入150 mL过氧化氢水溶液(75 mL过氧化氢(30%)和75 mL水)和150 mL乙酸(99%), 硫酸用量为过氧化氢-乙酸溶液体积的0.5%, 在70 ℃反应2 h时, HPAC预处理脱除了88.85%的木质素, 并使90.10%的纤维素保留在底物中。底物(HPAC/70-SCB-0.5)的酶可及度是80.30 mg/g, 与相同条件下单独过氧化氢预处理(HP/70-SCB)和单独乙酸预处理(AC/70-SCB)相比, 分别增加了38.26%和31.08%, 甘蔗渣木质素的表面覆盖率从原料的0.66降低至0.22。酶解上清液在酶用量为5 FPIU/g(以底物计)条件下水解后, 葡萄糖得率是87.63%, 分别是HP/70-SCB和AC/70-SCB的6.89和20.62倍, 发酵产乙醇质量浓度是7.57 g/L, 分别是HP/70-SCB和AC/70-SCB的7.65和22.94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玉米秸秆全组分气凝胶的制备及其表征
李亚茹, 宋晓敏, 徐文彪, 段喜鑫, 时君友, 李翔宇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2, 56 (4): 32-38.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2.04.005
摘要161)   HTML1544552508)    PDF(pc) (2223KB)(292)    收藏

以玉米秸秆为原料, 经溴化锂溶液溶解、叔丁醇溶液置换制备得到玉米秸秆全组分气凝胶, 利用单因素试验对制备条件进行优化, 并通过SEM、FT-IR、N2吸附-脱附试验和光学接触角等手段表征气凝胶相关性能。研究结果表明: 不同工况下, 溴化锂溶解玉米秸秆形成凝胶的时间均不超过10 min, 在较优条件(溴化锂质量分数66%、反应温度130 ℃、固液比1∶45(g∶g)、反应时间50 min)下制备的玉米秸秆全组分气凝胶密度可低至0.027 4 g/cm3, 比表面积为98.43 m2/g, 并具有超亲水性和超亲油性, 对去离子水和大豆油的最大吸附倍率分别为15.04和18.78 g/g。SEM分析表明制备的全组分气凝胶具有二维片状和三维网络结构; FT-IR分析表明全组分气凝胶中含有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成分, 纤维素中的氢键网络被破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蒸汽爆破膨化改性对玉米秸秆结构及复合板机械性能的影响
赵鑫鹏, 周青波, 郑艳, 余海斌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2, 56 (6): 17-23.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2.06.003
摘要128)   HTML20583)    PDF(pc) (4294KB)(203)    收藏

将玉米秸秆通过单螺杆式蒸汽爆破的方式进行膨化,得到不同类型膨化玉米秸秆,再与聚丙烯树脂(PP)复合制备复合板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反射红外(ATR-FTIR)、热重分析(TGA)、差式扫描量热(DSC)及鲍尔纤维筛分等测试,分析了秸秆膨化前后的纤维变化情况等。分析结果表明:SEM显示通过蒸汽爆破膨化机处理过的玉米秸秆能够有效进行"三素分离",使得玉米秸秆表面结构由规整变成纤维状和粉末碎片,并且TGA、DSC和ATR-FTIR测试结果显示:在膨化过程中纤维素结构无变化,而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发生了部分的热分解。对膨化玉米秸秆与PP复合制备的复合板材的力学性能测试发现:与未膨化玉米秸秆(CS)制备的板材相比,膨化玉米秸秆(SECS)制备的板材的冲击韧性强度和拉伸强度分别增加15.69%和17.24%,而与SECS制备的复合板材的性能相比,分别经苯乙烯-丙烯酸共聚物和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修饰的膨化玉米秸秆制备的复合板材的冲击韧性强度分别增加了156.74%和100.98%,拉伸强度分别提高了83.42%和12.03%。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脱气预处理条件对木质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分析结果影响初探
马名哲, 孙康, 孙昊, 张燕萍, 林冠烽, 魏安国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2, 56 (5): 23-29.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2.05.004
摘要121)   HTML69707)    PDF(pc) (691KB)(287)    收藏

在测定木质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前, 先对活性炭进行脱气预处理, 研究预处理条件(脱气温度和脱气时间)对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和孔容积的影响, 并将所测结果与仪器推荐条件下所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脱气温度和脱气时间对于物理法木质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孔容积分析结果影响较小, 这是因为物理法活性炭制备温度高, 官能团少, 结构以微孔为主, 吸附类型以物理吸附为主, 吸脱附速度较快。物理法活性炭预处理条件以脱气温度150 ℃脱气3 h为宜, 相较于ASAP 2460使用说明所推荐的350 ℃和24 h的预处理条件, 明显缩短预处理时间, 降低电耗, 提高了检测效率。脱气温度和脱气时间对化学法木质活性炭比表面积和微孔分析结果影响较大, 适宜的预处理条件为300 ℃脱附12 h。主要是因为磷酸法活性炭制备温度较低, 杂原子较多, 表面化学基团丰富, 发生物理吸附的同时易发生化学吸附, 需要较高的温度和较长的时间才能脱气完全, 当脱气温度过高时, 孔道内的吸附质发生炭化形成炭质微粒堵塞孔道, 同时部分物理吸附在更高的活化能下转化为化学吸附, 使分析结果有所下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松香基荧光衍生物的研究进展
高宏, 窦立薇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3, 57 (2): 1-11.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3.02.001
摘要120)   HTML19)    PDF(pc) (1344KB)(113)    收藏

松香是我国重要的天然可再生林业资源,其主要成分是具有三环菲骨架的含有共轭双键和羧基的树脂酸,可进行氢化、歧化、加成、酯化、重排、氧化等多种化学反应。脱氢枞酸是由松香通过催化歧化后提纯得到,骨架中含有一个芳环,基于芳环和羧酸基团可开发多种荧光衍生物,为松香的高值化利用开辟了新途径。本文着重归纳了基于脱氢枞酸芳环改性的几类荧光衍生物,如酰基化、芳胺、杂环、席夫碱等化合物,基于树脂酸羧酸改性的荧光衍生物,如脱氢枞胺、杂环化合物、脱氢枞酸羧基衍生物等,并对荧光衍生物的荧光性能及其作为发光材料在有机发光器件、荧光探针和细胞成像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了松香基荧光衍生物研究目前存在的高发光效率的蓝光和红光化合物较少,在依赖材料固体薄膜发光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发光效率较低,发光机理研究不足等问题,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硫酸盐催化转化木质纤维制备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酯的研究进展
魏琳珊, 叶俊, 王奎, 蒋剑春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2, 56 (4): 49-57.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2.04.007
摘要119)   HTML1267793969)    PDF(pc) (644KB)(317)    收藏

以木质纤维原料非均相催化转化制备高附加值平台化合物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酯为研究对象, 对以硫酸盐为催化体系的木质纤维定向转化生成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酯的国内外的研究进展和趋势进行了综述。文章概述了乙酰丙酸及乙酰丙酸酯在工业产业中的应用情况; 重点比较了不同硫酸盐催化木质纤维制备乙酰丙酸及乙酰丙酸酯的过程, 并对不同溶剂体系协同作用下的木质纤维转化为乙酰丙酸和乙酰丙酸酯过程的影响规律进行了深入分析, 总结了硫酸盐类催化剂催化木质纤维定向转化的过程机理。同时针对现有工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展望了该研究领域的发展方向。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木质素磺酸钠荧光膜的制备及其在硝基爆炸物检测中的应用
杨明明, 高丽坤, 李坚, 刘守新, 李淑君, 陈志俊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3, 57 (1): 13-19.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3.01.002
摘要113)   HTML690)    PDF(pc) (3234KB)(173)    收藏

以木质素磺酸钠(LS)为原料, 聚乙烯醇为黏合剂, 制备了木质素磺酸钠荧光膜。通过荧光光谱仪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LS的形态和光学性质进行了分析, 研究了硝基化合物和无硝基化合物对LS的荧光猝灭作用及猝灭机理, 并将木质素磺酸钠荧光膜应用于硝基爆炸物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 LS随着制备溶剂中乙醇体积分数的增加, 其荧光发射峰强度增加, 分子之间发生缓慢聚集, 且聚集体颗粒变大, 具有聚集诱导发射(AIE)性质; 硝基苯和对硝基苯酚均对LS的荧光猝灭程度高达90%, 间二硝基苯对LS的荧光猝灭程度也有56%;苯、甲苯、苯酚、对苯二甲酸、对苯二甲醛和邻苯二甲醛等无硝基化合物对LS的荧光猝灭作用几乎没有。LS对硝基苯、间二硝基苯和对硝基苯酚等硝基化合物显示出专一、特异的高灵敏检测性能, 该现象主要由光诱导电子转移机制造成的。浸泡过硝基苯/乙醇溶液、间二硝基苯/乙醇溶液和对硝基苯酚/乙醇溶液的木质素磺酸钠荧光膜的荧光猝灭程度分别为89%、78%和100%。将硝基化合物溶液在荧光膜上涂写, 在日光下观察不到笔迹存在, 而在紫外光下能观察到笔迹部分有明显的荧光猝灭现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竹材催化转化制备5-羟甲基糠醛的研究进展
王美鑫, 战雅微, 马腾飞, 李志强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3, 57 (1): 73-83.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3.01.009
摘要106)   HTML747)    PDF(pc) (650KB)(146)    收藏

5-羟甲基糠醛(HMF)是一种重要的平台化合物, 是制取生物液体燃料和其它许多重要精细化工品的前驱体, 由生物质制备HMF是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竹子具有生长快、成材周期短、产量高、一次种植即可连年持续利用的优点, 而且竹材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 纤维素水解可以转化得到葡萄糖, 而葡萄糖经脱水反应可以制备HMF。因此, 以竹材为原料催化转化制备HMF具有原料资源丰富和技术路线绿色可行的优势。为了实现竹材到HMF的高效转化, 催化体系的设计和选择是关键因素。本文对近年来利用竹材催化转化制备HMF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主要从竹材的原料组成及特性出发, 首先对竹材的化学组成和微观结构进行分析, 再进一步阐述催化转化机理。特别是对均相催化剂、非均相催化剂和其他催化剂等不同催化剂类型对催化竹材转化制备HMF的影响机制进行了详细分析, 同时也对溶剂体系的选择进行了探讨。最后, 结合发展趋势, 指出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为竹材制备HMF技术的发展与工业应用探索提供建设性意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木质纤维水热液化研究进展
程琴, 午紫阳, 马艳, 叶俊, 谭卫红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3, 57 (1): 84-98.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3.01.010
摘要105)   HTML3945)    PDF(pc) (1023KB)(151)    收藏

水热液化是木质纤维生物质的热转化方法之一, 其因以水作为溶剂被认为是环境友好型技术。本文综述了木质纤维生物质水热液化的研究进展, 对木质纤维生物质的水热液化产物分析策略进行概述。分析了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等木质纤维生物质组分的水热液化机理以及水热液化产物组成和分布。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催化剂和助溶剂等对木质纤维水热液化的影响, 重点介绍了生物油、不凝性气体和固体残渣等液化产物的表征手段。最后对未来木质纤维水热液化发展方向提出了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糠醛一锅法制备 γ-戊内酯的多相催化研究进展
王建华, 张思思, 庄雨婷, 徐琼, 尹笃林
生物质化学工程    2023, 57 (1): 62-72.   DOI: 10.3969/j.issn.1673-5854.2023.01.008
摘要105)   HTML676)    PDF(pc) (1968KB)(143)    收藏

γ-戊内酯(GVL)是一种重要的生物质平台化合物, 可以用作绿色溶剂、聚合物前体、燃料和燃料添加剂等, 催化转化生物质制备GVL是资源化利用生物质和缓解资源、能源危机的重要途径之一。糠醛经麦尓外因-彭多夫-沃莱(MPV)还原一锅制备GVL具有操作简单、经济环保、安全可靠等优点, 是GVL合成研究领域极具工业化潜质的路线, 受到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关注。本文阐述了糠醛转化为GVL各步所需Brønsted酸(B酸)和Lewis酸(L酸)催化活性中心, 从催化剂构筑方法、载体结构等方面总结了糠醛一锅法制备GVL的高效固体催化剂。发现水热稳定且具有良好传质效果的分子筛(如beta分子筛、ZSM-5分子筛等)是该反应中常用的载体, 以及通过分子筛脱Al改性, 或引入具有L酸位的Zr、Hf化合物、具有B酸位的磷钨酸(HPW)等活性中心是构筑该反应的高效双功能催化剂的常用手段。并对催化剂失活的原因和再生方法进行了总结, 分析了溶剂、温度等催化反应条件对反应活性的影响, 同时还对设计该反应的新型高效催化提出了建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